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分配效应:地区和城乡差异
  • [摘要]利用中国1996年至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分配效应。对中国整体而言,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具有显著的分配改善效应。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三个直辖市劳动收入份额的分配效应为正而其他省份为负,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分配效应为负,三大地区间的分配效应差异是劳动收入份额整体分配效应存在截面和时间维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分城乡看,劳动收入份额的分配效应在城镇为正而在农村为负,两大分配关系在城镇和农村内部存在系统差异。通过劳动力流动视角,本文统一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分配效应的地区和城乡差...
  • 作者:

    周明海;杨粼炎;

  • 全文[ PDF 2257.0 KB ] 2017.5(6)  共有 4820 人次浏览
  • 人口流动与养老金地区差距: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
  • [摘要]本文使用2001-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地区养老金差距及不平等的影响。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的结果显示,在控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人口流入越多则地区养老金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因素扩大了地区养老金的不平等程度。在人口流动常态化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分割将带来老年风险的“责任转嫁”。人口流入地区获得养老金的“流动人口溢出”,而人口外流地区则承担养老金的“流动人口损失”。这种老年风险与保障的错配将极大冲击本就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 作者:

    王震;

  • 全文[ PDF 8410.0 KB ] 2017.5(1)  共有 4606 人次浏览
  • 预期生活照料的可获得性与生活满意度——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
  • [摘要]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中老年人预期照料可获得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预期照料可得性对于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预期照料不可得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预期照料可得人群。这种效应在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都存在,且其效应在农村大于城镇、女性大于男性。在预期照料是否可获得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差异中,经济支持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中国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 作者:

    赵蒙蒙;罗楚亮;

  • 全文[ PDF 1271.0 KB ] 2017.5(5)  共有 4344 人次浏览
  •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信息干预与农村学生身体健康
  • [摘要]农村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近年来,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消除农村学生的营养不良是农村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农村儿童监护人营养健康知识缺乏的问题,本文利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贫困县的51所农村小学进行营养信息干预的随机实验数据,运用倍差法(DID)研究了信息干预对学生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干预对农村学生的贫血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但是,与少数民族学生相比,信息干预对于汉族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更加有效。本研究为日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农...
  • 作者:

    常芳;王欢;刘琪林;贺心悦;王楠;

  • 全文[ PDF 622.0 KB ] 2017.5(3)  共有 4515 人次浏览
  • 高质量就业的逻辑
  •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包括就业的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方面。以前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就业的数量和结构,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就业质量被给予了特殊的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就业的论述,更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来点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质量被再次列为就业领域的优先目标,这也将是未来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 作者:

    赖德胜;

  • 全文[ PDF 390.0 KB ] 2017.5(6)  共有 4774 人次浏览
  • 家庭禀赋、结构制约与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 [摘要]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家庭禀赋和结构制约对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禀赋越好,女性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意愿越强,但其劳动时间受家庭赡养负担的影响;结构制约方面,家庭人口负担越大,照料压力越重,女性劳动供给时间越少。回归结果还显示,学龄儿童数量和老人数量对促进女性参与社会劳动和增加劳动时间投入有正向影响。此外,居住安排对于女性社会劳动供给也有显著影响,其中,主干家庭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对家庭和家人生活的重视,并表明女性面临着家庭照料与工作的时...
  • 作者:

    程璆;郑逸芳;许佳贤;

  • 全文[ PDF 1440.0 KB ] 2017.5(2)  共有 4693 人次浏览
  •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效吗?——来自“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微观证据
  • [摘要]已有文献对《劳动合同法》的讨论均是从企业需求或者劳动者特征单方面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本文使用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微观数据,从企业和劳动者两方面实证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企业异质性特征及对劳动者的影响。核心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的主动性会增强,劳动合同签订率会显著提升;签订劳动合同能显著提升劳动者获得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及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的概率,对劳动者工资也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签订劳动合同的年限越长,劳动者得到的就业保护也越强,并...
  • 作者:

    屈小博;

  • 全文[ PDF 1398.0 KB ] 2017.5(5)  共有 4440 人次浏览
  • 父母的政治资本对子女入读优质初中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2013-2014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学生特征变量、父母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县级固定效应等因素后,“官二代”入读优质初中的概率显著地高于非“官二代”。即使在控制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就近入学”等因素后,这一结论仍稳健成立。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官二代”更容易入读优质初中,无法由“以分择校”、“素质领先”和“关系”所解释,但能用与父母政治资本相关的特征变量来解释,这一发现表明官员的政治资本不利于中国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 作者:

    李长洪;王智波;

  • 全文[ PDF 8391.0 KB ] 2017.5(1)  共有 5001 人次浏览
  • 区域资本流动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区域资本流动是一个要素空间再配置过程,对区域增长和地区差距格局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借鉴资金流量表的思想改进了区域资本流动的测算方法,估算了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状况。从资本流动规模变化看,1999年以前比较小,之后开始迅速扩张。从流动方向看,总体呈现出从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格局,具体而言,西部地区是当前资本流动的主要承接地,东部地区是主要来源地,中部地区经历了一个从资本流出到流入的过程。基于资本流动的估计结果,我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资本流入主要是政策倾斜的...
  • 作者:

    蔡翼飞;刘春雨;马佳丽;

  • 全文[ PDF 1073.0 KB ] 2017.5(4)  共有 4586 人次浏览
  • 家庭收入和教育支出的关联分析——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
  • [摘要]教育支出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一直是近期研究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我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和断点回归模型,来检验教育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支出并不存在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不一致特征。同时,教育支出和家庭收入之间呈现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低收入家庭看待教育的回报更加缺乏理性。总体上来看,中国城镇居民对待教育并非理性人的态度,因此导致较高的教育支出水平。
  • 作者:

    万相昱;唐亮;张晨;

  • 全文[ PDF 528.0 KB ] 2017.5(3)  共有 4847 人次浏览
  • 职业代际继承与流动:基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本文使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当代职业代际继承与流动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职业代际向上流动率在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及1980-1989年出生的劳动者群体中分别为11.5%、15.6%、18.6%和20.8%,累计上升比例高达81%,劳动者变得越来越拥有更多提升自身社会经济阶层的机会。第二,Mixed 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父亲职业对于子女选择相同职业的影响力度从1950-1959年出生劳动者中的26.4%降至1980-1989年出生劳动者中的16.0%,并且中国不同地区间职业代际流动性仍存在较大...
  • 作者:

    朱晨;

  • 全文[ PDF 1424.0 KB ] 2017.5(6)  共有 4982 人次浏览
  • 社会保障与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
  • [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及劳动供给时间的关键变量。统计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及劳动供给时间与性别、年龄、家庭是否贫困、户口是否迁移等因素均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二者与家庭是否贫困、户口是否迁移之间的关系未呈现单一的规律;参保家庭老人的劳动参与比例和劳动供给时间高于未参保家庭老人,但该结论在贫困家庭老人的劳动参与和65岁及以上老人的劳动供给时间方面却并不适用。实证结果显示,参加养老保险和参加医疗保险与农村老人总劳动...
  • 作者:

    刘欢;

  • 全文[ PDF 1255.0 KB ] 2017.5(2)  共有 4875 人次浏览
  • 工作时间如何影响城镇职工的健康状况?——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 [摘要]使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本文定量分析了工作时间对城镇职工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时间是影响城镇职工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负面因素,特别是对第一产业职工自评健康、第三产业职工心理健康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工作时间对城镇职工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即相对于男性城镇职工、室内工作者,工作时间对第三产业女性城镇职工心理健康、室外工作的第二产业城镇职工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提升受教育程度、增加收入和工作安全性、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城镇职工的自...
  • 作者:

    张抗私;刘翠花;丁述磊;

  • 全文[ PDF 1557.0 KB ] 2018.6(1)  共有 5201 人次浏览
  • 特大城市产业疏解政策下外来劳动力定居意愿的变化——以北京市为例
  • [摘要]近年来特大城市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调控方式被广泛采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发现,2014-2016年北京市被疏解行业的外来劳动力定居意愿正在降低,产业疏解政策使得人力资本积累特征替代行业因素显著影响外来劳动力的定居意愿。具体表现为教育水平越低的流动人口,不定居意愿越强。但是这种替代只是在产业升级型疏解和低端服务型疏解中降低了低学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而在城市定位功能型产业疏解中则没有影响低学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产业疏解政策对高学历外来劳动力的选择性,虽然提升了特大...
  • 作者:

    侯慧丽;

  • 全文[ PDF 1361.0 KB ] 2018.6(2)  共有 4666 人次浏览
  • 移民排斥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
  • [摘要]欧美各国在政治上强烈的“反移民”浪潮激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移民排斥情绪为什么愈演愈烈,产生移民排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理论上,理性经济利己主义主张经济威胁的重要性,而族群利益更强调种族认同等象征性威胁。实证研究则主要聚焦于劳动力市场竞争、财税负担、公共服务挤占、象征性威胁等方面,但由于经验证据存在理论视角差异、忽视异质性及样本选择等问题,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而国内对于当地居民的迁移排斥或迁移接纳问题缺乏必要的关注,未来有待在建设调查数据库、区分异质性及探讨方言影响等方面进行拓展。
  • 作者:

    王子成;周易;

  • 全文[ PDF 1150.0 KB ] 2018.6(3)  共有 4597 人次浏览
  • 个体特征对公共服务利用的影响——基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研究综述
  • [摘要]如何提高公共服务利用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重要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公共服务利用率影响因素的框架,基于此框架,本文着眼于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国际健康援助,通过回顾和分析以往文献,发现除了公共服务的内容以及公共服务政策的实施力度外,服务对象个体的自身特征也会对公共服务的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公共服务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分析影响服务对象接受公共服务的特征,让供给更加符合需求,盘活现有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利用效率。
  • 作者:

    陈秋霖;葛润;

  • 全文[ PDF 1091.0 KB ] 2018.6(6)  共有 4280 人次浏览
  • 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老年人健康及不平等——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 [摘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讨论与检验了社区体育基础设施与中老年人健康及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社区体育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并且可显著降低其抑郁程度;第二,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对收入与教育水平较低、农村户籍以及年龄较大的弱势群体的健康增益效应更加明显,且相比室内设施,户外设施的健康改善作用更加有效;第三,社区体育基础设施不仅能通过增加个人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来改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还可以通过促进相关社团组织的建立...
  • 作者:

    郑晓冬;方向明;

  • 全文[ PDF 976.0 KB ] 2018.6(4)  共有 4622 人次浏览
  • 互联网使用对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 [摘要]在中国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实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值得学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4年的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现阶段互联网使用对中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给中国居民带来23.99%(年化为5.52%)的额外收入。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对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影响不同:对中年人、农村居民、受过高等教育群体的影响相对较大。认知能力和将互联网用于学习,是互联网影...
  • 作者:

    蒋琪;王标悦;张辉;岳爱;

  • 全文[ PDF 1823.0 KB ] 2018.6(5)  共有 5418 人次浏览
  •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综述
  •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正处于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经验,探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领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协调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发展经济学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9月7日至9月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劳工组织、世...
  • 作者:

    屈小博;

  • 全文[ PDF 1039.0 KB ] 2018.6(6)  共有 4364 人次浏览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