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统计方法对估计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重新测算
  • [摘要]目前对农业转移人口收入的统计,主要采取的是流出地方法,这容易导致统计项目遗漏和低估,结果是部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低估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的高估。而流入地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个体收入资料,但却普遍存在调查范围偏差的问题。在目前可以获得的调查数据基础上,本文结合两种统计方法测算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农民工和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收入,重新估计了2001-2009年的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为全面理解流动人口收入调查和劳动力市场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视角。结果显示,结合使用流出地方法提拱的人口就业...
  • 作者:

    赵文; 张展新;

  • 全文[ PDF 1467.0 KB ] 2013.1(1)  共有 4818 人次浏览
  • 中国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差距及其变动:基于工资分布的视角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UHS)1988、1995、2002和2009年微观数据,比较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分布差距后发现,两者的差距在中低分位(20~40分位)稳中有降,而在高分位上则持续扩大。运用FFL(菲尔波-福廷-勒米厄)分布分解对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差距进一步分解后表明:这两者工资差距中不可解释的部分超过了50%,其中在低分位(10分位)上更是高达70%左右;不过,1995年后这两者工资差距中不可解释部分所占比率已有所下降,只是在低分位(10分位)下降得最少。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昭示着,行政性垄断力量仍然对垄断行业工资决...
  • 作者:

    姜俪; 郭继强; 陆利丽;

  • 全文[ PDF 1679.0 KB ] 2013.1(1)  共有 5055 人次浏览
  •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劳动力的工资与工资方程:文献综述
  • [摘要]文章综述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劳动力工资方程的经济学研究。文章关注的是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发育演进的特定背景下,影响城镇劳动力工资的主要因素和这些因素的变迁,包括教育、经验、性别、政治身份、所有制、行业、地区等。基于综述结果,文章评述了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并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作者:

    张珂; 赵忠;

  • 全文[ PDF 2930.0 KB ] 2013.1(1)  共有 5105 人次浏览
  • 低学历劳动力面临的就业危机——以江苏省城镇为例
  •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城镇为例,利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当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时,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和影响工资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镇劳动力市场中,低学历劳动力就业的概率很低,而且其相对收入持续下降;36岁小学学历已婚男性的收入不能使其自身脱离贫困,初中学历仅可使2个人脱离贫困,因此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很高。与农民工的教育学历均值为初中相结合,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低学历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降低农村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成本,推动人力资本积累。...
  • 作者:

    孙婧芳;

  • 全文[ PDF 1423.0 KB ] 2013.1(1)  共有 4979 人次浏览
  • 领头龙现象:低收入国家赶超式发展的新机遇
  • [摘要]现代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18世纪以来,所有成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充分利用了其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目前有这样一种看法,即中国在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阻碍了贫困国家在类似产业的发展。但是本文认为,逐渐高涨的劳动力成本推动中国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这将使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工作机会转移至其他低收入国家。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领头龙现象”,会为那些低收入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
  • 作者:

    Vandana Chandra; 林毅夫; 王燕;

  • 全文[ PDF 3492.0 KB ] 2013.1(1)  共有 4889 人次浏览
  • 调整人口政策对中国长期潜在增长率的影响
  • [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整后的最新数据,并考虑到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的人口结构特征,本文在Cai & Lu(2013)的模型基础上重新估计了2011-2020年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我们发现,“十二五”期间中国平均潜在增长率为7.55%,“十三五”期间中国平均潜在增长率为6.2%。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劳动参与率和自然失业率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在2021-202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5.41%;2026年以后会低于5%;2040年之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甚至会低于4%。如果放开现有的人口生育政策,使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到1.77以上,虽然在...
  • 作者:

    陆旸; 蔡昉;

  • 全文[ PDF 1345.0 KB ] 2013.1(1)  共有 4966 人次浏览
  •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状况
  • [摘要]本文对中国农民工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和住房的最新状况进行了描述,从而对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进行了评估。基于最新的数据结果,本文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在就业选择、工资增长和差距方面的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社会保障状况改善不甚明显,住房保障状况几乎没有任何改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决定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进程、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加快改善农民工的市民待遇是各级政府的优先改革任务。
  • 作者:

    李实;

  • 全文[ PDF 1525.0 KB ] 2013.1(1)  共有 4957 人次浏览
  • 对中国城乡就业和城市化率的再估计
  •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现行人口与就业统计对城乡间迁移人口和劳动力有较大遗漏。作者比较了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调查数据间的差异,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原因,据此对中国的城乡人口与就业数据进行了修正。调整后的2012年城镇就业人数增加4700万人左右,乡村就业人数则减少3100万人以上。作者估算中国2012年的实际城市化率已超过55%。作者认为,尽管中国实际城市化程度高于统计显示的程度,农村人口继续向城镇转移仍有很大潜力。如果能够通过改革消除目前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制度等方面的障碍,未来10年我国城市化率能够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 作者:

    王小鲁; 万广华;

  • 全文[ PDF 1305.0 KB ] 2013.1(1)  共有 4960 人次浏览
  • 基于非参数Bootstrap法的基尼系数置信区间估计
  • [摘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近几年的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这与一些独立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有所差异并引发了学术讨论。由于目前公布的基尼系数均为点估计,因此无法简单地判断不同估计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本文采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计算了2010年的基尼系数,并利用模拟收入扰动和自助法(Bootstrap)分别对收入统计误差以及抽样随机性误差进行了估计,得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标准误差、置信区间和分布情况,进而获得了基尼系数的置信区间估计。本文为判断国家统计局的基尼系数下降结论以...
  • 作者:

    王伟尧;袁强;杨澄宇;

  • 全文[ PDF 909.0 KB ] 2014.2(6)  共有 5507 人次浏览
  • 地方政府竞争恶化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既有文献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解释主要集中在非正常收入、转移支付、城市化和城市倾向政策、等级制度以及政府税收等角度,本文则从地方政府竞争尤其是投资竞争的视角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本文利用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即便在控制其他潜在影响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此外,外贸依存度、教育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产业结构等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 作者:

    张建武; 赵秋运; 兰丽君;

  • 全文[ PDF 1596.0 KB ] 2014.2(3)  共有 4894 人次浏览
  • 我国劳动争议的倒U型假说及其检验: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 [摘要]本文考察了经济发展中劳动争议发生频率的倒U型变化规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文章分析了经济发展、劳动力供求和制度因素对劳资双方有关劳动争议决策的影响,说明了导致劳动争议倒U型变化的微观机理。本文使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了劳动争议的倒U型假说。
  • 作者:

    郭金兴; 王庆芳;

  • 全文[ PDF 2375.0 KB ] 2014.2(1)  共有 5071 人次浏览
  • 中国家庭存在退休者消费之谜吗?——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检验
  •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将法定退休年龄作为消费者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外生间断,在断点回归的框架下估计退休对消费的影响。户主退休对家庭消费在总量上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分类消费项目支出有升有降,消费结构发生调整。与工作有关的项目或可用于家庭生产的项目开销显著减少,其中,与工作相关的消费显著减少38.8%,对家政服务的消费显著下降13.1%~13.8%;家庭日常非耐用品的消费支出却显著增加约40%,主要是由于退休后家庭食物开支增加;退休对医疗消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休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
  • 作者:

    张彬斌;陆万军;

  • 全文[ PDF 1665.0 KB ] 2014.2(4)  共有 5877 人次浏览
  • 土地财政错觉、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 [摘要]本文探讨土地财政对私人投资而言,究竟是“攫取之手”还是“援助之手”,进而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利用中国1998-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的计量模型,运用系统GMM(广义矩方法)进行估计,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均私人投资增长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存在“土地财政错觉”现象;(2)土地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土地出让面积与土地出让收入两条渠道的影响,前...
  • 作者:

    邹薇;刘红艺;

  • 全文[ PDF 2097.0 KB ] 2014.2(5)  共有 6352 人次浏览
  • 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兼业农户夫妻非农就业行为研究——基于粮食主产区的调查
  • [摘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提高家庭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中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兼业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方法,对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兼业农户夫妻非农就业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在家庭就业决策中起主导性的作用,其非农就业决策显著影响配偶的非农就业行为;个体人力资本禀赋对户主的非农就业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配偶则无明显影响;粮食补贴政策对兼业农户夫妻的非农就业行为虽有负向影响,但其边际效应较小;家庭社会资本在夫妻双方的非农就...
  • 作者:

    吴连翠;陆文聪;

  • 全文[ PDF 1250.0 KB ] 2014.2(6)  共有 5010 人次浏览
  •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再估计:2000-2008
  • [摘要]本文分析了估计生产率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并使用2000-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再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Olley-Pakes(OP)扩展的方法之一Wooldridge-Levinsohn-Petrin(WLP)估计法会得到较为准确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利用WLP估计法计算的2007-2008年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0,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停滞;同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在逐年增加,即资本和中间品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负。
  • 作者:

    刘续棵;

  • 全文[ PDF 1422.0 KB ] 2014.2(2)  共有 4881 人次浏览
  • 医疗卫生公共筹资对健康产出的影响:跨国面板数据证据
  • [摘要]医疗卫生体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对健康产出的影响是衡量医疗卫生体系效果的根本指标。筹资责任在公共和个人之间如何划分,是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用中等以上收入国家1995-200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医疗卫生公共筹资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疗卫生筹资公共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健康水平的改善。同时,政府主导的公共筹资制度的效果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也发现,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力度越大,越有利于健康水平的改善。但是政治分权与否并不是关键,地方政治领导利益与当地居民...
  • 作者:

    陈秋霖;

  • 全文[ PDF 1822.0 KB ] 2014.2(3)  共有 4959 人次浏览
  • 改革开放以来乡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教育的选择性及其变迁
  • [摘要]文章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了过去二十余年乡城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教育的选择性及其变化。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乡城流动对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此后,随着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乡城流动对教育的选择性开始下降。21世纪以来,各学历劳动力的乡城流动概率普遍提高,他们加入流动队伍的时间总体上提早,乡城流动对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降低。目前乡城劳动力流动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短期内转移劳动力数量的维持或增加已不能带来劳动力教育资本的相应提高,加快发展后义务阶段教育对于应对快速人口转变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促进未...
  • 作者:

    牛建林;

  • 全文[ PDF 1946.0 KB ] 2014.2(4)  共有 5016 人次浏览
  • 工资水平、工资结构与企业效益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2008-2010年天津市923家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 [摘要]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工资结构与企业效益之间关系的4个假说,并以2008年至2010年天津市923家企业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对相关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员工的总体工资以及构成总体工资的固定工资和可变工资均与企业效益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固定工资与可变工资对企业效益影响的显著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并且这种协同效应存在明显的阈值特性。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时,可变工资对企业效益的激励作用会因折扣效应而变得不显著。
  • 作者:

    周云波;赵红梅;吴婷;

  • 全文[ PDF 1994.0 KB ] 2014.2(6)  共有 4932 人次浏览
  •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
  • [摘要]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增就业,本文回顾了目前可再生能源就业效应研究的主要成果。可再生能源就业效应一般区分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引致性效应,以单位投资、容量或产出带来的人年数来衡量。现有研究主要采用经验因子法和投入产出法。研究显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快速增长,且潜力巨大。几种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如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方面研究较多,不同研究所得到的就业效应因时间、项目规模和区域不同有所差异。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就业效应高于煤电、天然气发电等传统能源部门。但总体上,现有研究仍...
  • 作者:

    林宝;

  • 全文[ PDF 1927.0 KB ] 2014.2(1)  共有 5000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