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公平与幸福
  • [摘要]在城市“新二元结构”下,户籍身份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从而影响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外来移民和城市居民均对与户籍身份有关的收入差距不满,相比之下,外来移民的幸福感更大程度地受到与户籍身份有关的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身份收入差距下降1(相当于这一变量均值的一半)所带来的快乐提升,相当于家庭人均收入提高53.2%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9.9平方米。我们还发现,在拥有城市户籍的人当中,主要是出生在农村的“新城市人”对身份收入差距表示不满。本文的含义是,与身份有关的不平等具有不公平的性质,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 作者:

    陆铭; 蒋仕卿; 佐藤宏;

  • 全文[ PDF 1849.0 KB ] 2014.2(1)  共有 4924 人次浏览
  • 高校扩招对中国农村地区高中入学决策的影响
  • [摘要]本文运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将1999年高校扩招视为一次自然实验,运用双差分(DID)方法考查了高校扩招对中国农村地区个体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校扩招的确对中国农村地区的个体高中入学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农村地区,高校扩招对个体高中入学决策的这种积极影响在不同群体内的作用机制不同,对男性、汉族、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的作用更大。因此,对特定地区和人群的教育政策倾斜,将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
  • 作者:

    都阳; 杨翠芬;

  • 全文[ PDF 1205.0 KB ] 2014.2(2)  共有 4750 人次浏览
  • “农民工早退”与新型城镇化——基于刘易斯模型对中国当前一些经济问题及对策的系统分析
  • [摘要]本文以刘易斯发展模型为基础,将其延展开来系统地对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现象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而是因为在中国特殊的农村土地制度和以其为基础的城乡户籍制度下,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定居,便选择了“早退”出城市劳动力供给,从而导致了在仍然存在大量农民的情况下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防止工业化进程中途停滞,是本文理论分析自然得出的政策结论。
  • 作者:

    樊纲; 郑鑫;

  • 全文[ PDF 1387.0 KB ] 2014.2(3)  共有 4948 人次浏览
  • 转向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社保体系
  • [摘要]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社会共济预防贫穷、减少不平等和增进社会包容。与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还要兼容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就业的目标。中国社保体系内含的多轨制,使得对公共部门就业者特别是公务员的保护过度,对农村迁移劳动者特别是其中的非正规就业者的保护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制度整合,赋予所有社会成员适度的社会保护。首先,整合城乡民政部门和扶贫系统,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针对单个贫困家庭及个人的困境,提供亟需的社会援助和社会服务。其次,基于社会保障底线理念,设定社会保险待遇,并据此降低...
  • 作者:

    朱玲;

  • 全文[ PDF 2030.0 KB ] 2014.2(4)  共有 4836 人次浏览
  • 代际差异、老龄化与不平等
  • [摘要]本文将个人收入及财富变化同社会不平等联系起来,分析人口构成以及代际差异对我国不平等变化的影响。文章利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虽然我国同批出生人口的不平等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是不同时期出生人口间的代际差异更大。在2003-2009年间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提高过程中,有59.23%是由代际差异造成的。如果说代内收入差距更多地是由市场或者个人努力、禀赋条件等差异造成的,那么,代际差异则更多地是由政策环境等外生因素造成的。与调整代内差距相比,调整代际间差距损伤效率的程度会较小。因此,我国旨在缩小收...
  • 作者:

    张车伟; 向晶;

  • 全文[ PDF 2233.0 KB ] 2014.2(1)  共有 4794 人次浏览
  • 如何实现居民收入增长?
  • [摘要]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且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这使得实现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成为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居民收入增长的特征,探讨了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目标需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提高劳动报酬收入,健全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还要改革资本市场,畅通资本收益转化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通道。
  • 作者:

    张车伟;赵文;

  • 全文[ PDF 1868.0 KB ] 2014.2(6)  共有 5477 人次浏览
  • 中国就业政策的国际视角
  • [摘要]针对中国就业政策制定和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概述了劳动经济学理论的一系列最新发展,介绍了其他国家就业政策的相关经验;建议中国在借鉴有关国际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自己的就业政策,并推动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本文集中讨论以下问题:经济增长与就业、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就业转移、宏观经济的再平衡对就业的影响、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技能、制度和市场之间适当的平衡、如何规制集体性组织和劳动争议、如何规制劳动力市场结果以及如何应对非正规就业...
  • 作者:

    蔡昉;Richard Freeman;Adrian Wood;

  • 全文[ PDF 2857.0 KB ] 2014.2(5)  共有 5367 人次浏览
  • 产业转型与大学生就业难
  • [摘要]自20世纪末高等学校扩招以来,中国大学招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也呈下降趋势。以此为背景,“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知识无用论”等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因此对大学扩招提出非议和责难。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症结并非总量供给过度,而是高等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对策在于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激活对高端人才的内在需求。中国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放松对高端产业的管制,释放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仍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作者:

    姚先国;张海峰;乐君杰;

  • 全文[ PDF 1517.0 KB ] 2014.2(5)  共有 5537 人次浏览
  • 中国省际人力资本估算1978-2010——对现有方法的改进
  • [摘要]估算省际人力资本存量对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发现,朱平芳和徐大丰(2007)提出的中国城市人力资本估算方法在估计省际人力资本存量时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其直接原因可能是物质资本弹性与人力资本弹性的估计存在应用层面上的缺陷。为此,本文在修改生产函数基本形式与放宽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对物质资本弹性与人力资本弹性的设置做出了相应调整,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修正得到的中国省际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该数据基本符合实际,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实证研究。
  • 作者:

    罗植; 赵安平;

  • 全文[ PDF 1421.0 KB ] 2014.2(2)  共有 4553 人次浏览
  • 技术进步、教育回报与中国城镇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
  • [摘要]利用大样本的微观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距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利用上述地区差异,本文分析了教育回报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回报越高,女性的相对工资水平越高。此外,利用2005年和2011年的农民工样本,我们发现性别工资差距总体上有上升的趋势。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我们同样发现性别工资差距随着教育回报的上升而下降。本文的结果表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教育回报有助于缩小中国城镇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
  • 作者:

    邢春冰; 贾淑艳; 李实;

  • 全文[ PDF 1990.0 KB ] 2014.2(3)  共有 4938 人次浏览
  • 人力资本、科技职工与技术进步
  • [摘要]在中国人口红利转型与经济发展转型的目前阶段,作为重要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是否开始发挥作用了呢?本文针对此问题,使用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投入与科技职工占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投入与科技职工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研发投入水平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集体企业、港澳台企业与外商企业的研发投入缺乏明显影响,这与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状况有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以及传统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中国...
  • 作者:

    李军林;罗来军;姚东旻;刘畅;

  • 全文[ PDF 1351.0 KB ] 2014.2(6)  共有 5044 人次浏览
  • 当前大学生实际失业率及微观决定机制研究
  • [摘要]宏观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持续。本文根据2010年和2011年大学生就业微观调查数据,估计了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失业率,并阐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微观决定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失业率绝对水平较高,达到20%左右,但趋势向好;大学的专业设置、大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就业歧视等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就业难现状。本文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作者:

    孙文凯;郭茜;王晓霞;

  • 全文[ PDF 1486.0 KB ] 2014.2(5)  共有 5643 人次浏览
  • 职业选择、性别歧视和工资差异——对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对不同性别求职者的职业选择行为、工资、晋升机会的决定进行了分析。借助于结构化估计,我们发现,源于各职业内部的工资和晋升方案差异,会对男、女求职者的职业选择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对女性进入高工资行业形成阻碍。通过对Brown et al.(1980)的分解方法进行扩展,本文发现,上述影响能解释近1/5的性别工资差异。男女在职业偏好上的不同,扮演着“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对缩小性别工资差异起着较大的作用。
  • 作者:

    陈永伟; 周羿;

  • 全文[ PDF 2220.0 KB ] 2014.2(1)  共有 5036 人次浏览
  • 居民养老保险改革的城乡整合成效与区域分割问题
  • [摘要]本文系统考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分析其动因、成就和不足,探讨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研究显示,第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合并实施,原因是制度最初设计的城乡统筹性,而更广阔的基础是社会保障改革跨城乡包容趋势;第二,由于管理层次没有提高,参保权益局限于本地户籍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没有促进社会养老保障的跨区域整合。针对区域分割问题,文章从分权式改革文化视角做了解释,建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第二步改革采取提升管理层次和改进权利规则并举的方针,在参保规则和养老金设置上取得新的突破。
  • 作者:

    张展新;

  • 全文[ PDF 1418.0 KB ] 2014.2(4)  共有 5057 人次浏览
  • 工业化、城市化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兼论中等收入阶段的跨越
  • [摘要]如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中等收入阶段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中国等几个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国家和地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产业发展策略和有序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跨越的基础。产业结构演变应遵循合理次序,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城市化应循序渐进。本文利用1989-2010年的地市级统计数据和系统广义矩(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估算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者的紧密配合是现阶段中国地区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人力...
  • 作者:

    王智勇;

  • 全文[ PDF 3495.0 KB ] 2014.2(2)  共有 4724 人次浏览
  •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女性的就业选择及收入效应的变迁
  • [摘要]运用1993-2011年CHNS微观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女性就业选择与收入的演变趋势,发现中国女性劳动力从事短期工的比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从事长期工与非农自雇的比率出现下降,农业自雇始终保持较高比重。进一步研究显示,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期到完善期,深化市场机制的制度转变是导致女性更多选择工资工作尤其是短期工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期的制度环境并不利于女性的创业活动,这一时期农业自雇比重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等禀赋特征的改善。对应于不同的就业选择,其收入上升程度不一,市场机制的深化改革使女...
  • 作者:

    赖小琼;陈凯鸣;

  • 全文[ PDF 2114.0 KB ] 2014.2(6)  共有 5142 人次浏览
  •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和家庭人口预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户主年龄与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家庭户主年龄和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动态变化关系,如医疗保障支出随着家庭户主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本文还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比较静态的角度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通过消费需求结构渠道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服务业及其就业比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服务业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如随着人口结构的老化,医疗和健康护理行业将大幅扩大,随之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 作者:

    倪红福; 李善同; 何建武;

  • 全文[ PDF 1149.0 KB ] 2014.2(3)  共有 4982 人次浏览
  • “退而不休”的劳动者:转型中国的一个典型现象
  • [摘要]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活跃着一群“退而不休”的劳动者,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享受养老金待遇且仍然从事就业活动;二是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继续从事就业活动。根据2011-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估算,全国45岁及以上劳动者中“退而不休”劳动者已经占到35%,规模总量大约9800万人,农村和城镇分别约为8400万和1400万。农村主要由缺乏养老金的老年人构成,归因于养老保障制度缺失,而城镇主要由享受养老金的就业人员构成,归因于转轨过程中不完善的退休制度。“退而不休”现象...
  • 作者:

    程杰;

  • 全文[ PDF 3326.0 KB ] 2014.2(5)  共有 6126 人次浏览
  • 工资差距与垄断租金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计了行业租金的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垄断力量较强的行业享有更高的行业工资租金。同时,国有部门一直享有正的工资租金。去除工作时间的差异后,垄断性因素对行业工资差距和所有制工资差距的影响更大。分解分析表明,行业租金对行业工资差距的贡献随时间减弱,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垄断等非竞争性因素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日益减弱。
  • 作者:

    李晓华;赵耀辉;

  • 全文[ PDF 1363.0 KB ] 2014.2(4)  共有 5132 人次浏览
  • 转型红利与中国经济“挤压式增长”
  • [摘要]在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人口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基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两种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动力源泉进行了分解。基于均衡视角研究表明,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度约为11.71%;资本深化以及人力资本增加的贡献度分别为56.75%和11.47%;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度约为20.07%,但在分析期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基于非均衡视角分析可发现,在分析期间由于劳动力省际间流动导致人均GDP提高212元,劳动力在部门之间流动导致人均GDP提高1612元。深入研究可发现,...
  • 作者:

    刘瑞翔; 喻一文;

  • 全文[ PDF 2591.0 KB ] 2014.2(1)  共有 4726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